IBM硬盤-昔日的開山鼻祖為何家道中落?
提到硬盤品牌,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無非是希捷、西部數據這些大哥大,熟悉硬盤歷史的人可能都知道,這兩位老大是由以前眾多大佬廠商匯聚而成的,很多老牌硬盤廠商由于某個硬盤型號的定位失誤或生產環節出現問題,就難逃被收購的命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最后為何落得慘被收購的下場———硬盤界的開山鼻祖IBM,。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與數據存儲的需求,如何安全保存海量數據并進行傳輸成為了擺在眾多科技廠商面前的巨大難題。經過多年研究,終于在1956年,IBM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塊硬盤。這塊硬盤雖然容量只有5M,但是重量卻有一噸,雖然與現在這些重量幾百克卻能達到容量幾百G、甚至以T為單位的微型硬盤相比有云壤之別,但是在那個時候來看,絕對是劃時代的壯舉。
本來作為硬盤界的鼻祖,IBM有著其他廠商不可比肩的巨大優勢,但在2002年,IBM推出了一款擁有玻璃盤片技術的硬盤---Deskstar 120GXP,在當時,玻璃盤片算是一種先進技術,它與普通的金屬盤片相比,具有密度更高、存儲量更大、穩定性更強、成本更低等優勢。
但令IBM沒有考慮到的是,這種設計會使玻璃和金屬涂層的熱脹冷縮差異巨大,用戶在使用不久后都普遍出現了涂層脫落的現象,于是這款出發點美好的硬盤,給IBM帶來了高的無法想象的返修率,也給品牌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名譽損失,IBM因為自己的草率付出了巨大代價。也因為此,IBM虧損嚴重的硬盤業務從此一蹶不振,被迫出售給了日立。
古人云,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哪怕是世界第一,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也要穩扎穩打,步步為營,IBM硬盤覆滅記,也算給各大硬件品牌商敲了一記響亮的警鐘。